3月4日中午12點,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
在一個半小時裏,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回答了中外媒體的13個問題,涉及中國經濟形勢、人工智能、民營經濟立法進程、地方政府化債等。
婁勤儉表示,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曆經考驗中壯大,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可以看到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創新性和包容性。

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實現了5%的增長。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婁勤儉表示,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麵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麵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但我們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婁勤儉說,比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九個方麵重點任務,這一係列舉措激發和增強了經濟活力。
比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係,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廣闊增量空間,既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足夠的回旋餘地。再比如,中國正處於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動能茁壯成長,為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多可能。
202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批準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婁勤儉介紹,截至去年年底,2024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已全部發行完畢,大部分地區已完成置換。2025年2萬億元置換債券發行相關工作已經啟動。這有效防範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力保障了地方財政平穩運行,支持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情況的監督,特別是加強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實施情況的跟蹤監督,推動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積極穩妥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製,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點讚DeepSeek
中國DeepSeek公司在發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麵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婁勤儉回應稱,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進展,代表著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崛起,由中青年組成的主創團隊正在挑起中國科技事業進步的大梁,值得點讚。DeepSeek公司堅持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開源共享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的普遍應用,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
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量,也必然會對生產關係產生影響。
“不可否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伴隨一係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在安全、社會治理、道德倫理等方麵帶來眾多新課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風險防範。”婁勤儉說。
婁勤儉表示,中國依法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同時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反對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推動彌合科技鴻溝,避免科技創新成為“富國和富人的遊戲”。中方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為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而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齊向東對第一財經表示,DeepSeek橫空出世,彰顯了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的巨大潛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大模型所麵臨的、所帶來的安全挑戰也日益嚴峻。
齊向東建議,要從技術保障、製度保障、成果應用三方麵入手,係統提升安全能力,確保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第一,建立適配大模型的縱深防禦體係,築牢人工智能的安全根基;第二,製定大模型安全強製合規要求,夯實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的製度保障;第三,推廣“AI+安全”創新成果落地,走好提升安全能力的必經之路。
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出台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工作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去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上個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一審後,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還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麵意見。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麵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盡快出台。”婁勤儉說。
婁勤儉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範,對於保證各種所有製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民營經濟發展進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對第一財經表示,建議鼓勵民營企業為全職的新就業群體繳納完善的五險一金;同時對企業積極改善勞動保障條件、保障員工民生權益的投入,給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措施,如國家表彰、稅費抵扣減免等。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周曙光建議,盡快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並落地實行,推動各地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及實施細則,全麵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